首页学习 考研进修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复试经验+选导师注意事项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复试经验+选导师注意事项

1164 · 2015-12-2 16:50 · 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
本文作者为2013届的学生,下面所涉及的流程不一定和2015届流程一样,具体还是以中传官网为主,只作为参考。(估计不会有太大变动)
中传复试时间一般偏晚(记得是五月份,具体还是以官网为主)。好多学校都复试结束,这边还没有开始呢,希望同学们能够耐得住性子,选择了她,也就只能顺从了。
复试之前,一定要先找到住宿的地方(下面会介绍),这个很重要,因为传媒复试时间比较长,我们当时是一周。
复试大致分三个流程:专业课考试,英语口语听力,面试。
(1)先说一下专业课考试,这个cuc官网一般初试时就给出了参考课本,按着复习就是了,最好找一些往年的复试题,很具有参考性,大部分都会出现原题(计算机的是这样,其他专业的就不太晓得了,如果计算机的同学需要往年复试真题,可以联系我)。考试一般都是在一号楼进行的,具体考场,时间等信息会在一号楼张贴出来,到时去看下。
(2)再来说一下,这个让人痛,让人怯的英语口语听力考试。考试时一般是两个老师,考生按照顺序一个个的进去进行考试。首先老师会让你抽签,按照你抽到的题目播放一段录音,然后由老师问你三个问题。大致过程就是这样,其实你不用害怕自己口语听力不好,这个考试占的分值比重几乎可以不计,而且也没有那么严格,我当时根本什么都没有听懂,一直都是Pardon,最后来了两句无关的,最重要的不是回答的是不是对,而是你有没有勇气开口,这才是老师更看重的地方。
(3)再则,面试是最重要的,决定你将来的的导师是谁。计算机系的面试是,你要面对五六位老师,仍然是先抽签,根据抽到的题目回答问题,表现从容自信一点,莫紧张。如果你技术很好,也可以带些作品,最好是写份简历,作品怕没有时间看,一张简历是最好的选择,如果他们要看你作品,再展示也不迟,我当时是这样准备的。
下面再来说一下住宿的问题。 
1、北门往东走,在路北一个胡同里有一家宾馆,条件还可以,价钱120左右,步行到学校最多10分钟路程,就是有一点偏僻,当时去看了,最后找到更合适的,就没有去住。
2、西门那条街上有好几家,像如家等,不过价钱比较贵,一般二三百,可以考虑合租,当时就爆满了。
3、在校南门有一个小区珠江绿洲,里面都是个人出租房屋的,路边贴的都是租房广告,价钱也比较合理,条件也不错。个人比较推荐这里,但是要趁早订房,房子到时会很紧张。
注意事项:在复试开始之前,会有一次全面体检,希望注意饮食,以最佳的状态参加复试,预祝你们复试成功,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后台微信联系小编。
关于选择导师,首先要看自己的兴趣与哪位老师的研究方向最为合,也就是首先要想清楚自己的研究方向。
对于导师的了解,粗略地说,主要包括4个方面:导师的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
导师的经历主要是指导师的籍贯、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当下工作状况主要是指职称、是否兼有行政职务;学术研究情况是指导师出版的著作、发表的文章、在其研究领域的学术立场、学术研究风格;师生相处情况指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等等,这些情况主要从日常教学和师生交往(尤其是节庆日公共活动)中了解。在这4个方面中,“经历和当下工作状况”是基本性的信息,而核心信息是“学术研究情况和师生相处情况”――前者关乎你的备考(尤其是复试)乃至将来读研后的学习,也是打开我们与导师沟通或关系之门的钥匙;后者则直接关乎导师处理与学生关系的原则与方式,其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如何获得这些导师的这些信息呢?
途径一: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查询导师的简介地址:教师综合信息查询系统
途径二:通过专业学术网站
(如中国学术期刊网)或者图书馆搜寻导师的著作与文章。学习研究这些文章,以了解导师的学术研究情况。
比如中国知网,点击链接->http://epub.cnki.net/kns/brief/default_result.aspx
途径三:直接与导师接触。
如果你居住在所报考学校的城市,可以抽时间去听导师的课,甚至可以利用课后的时间争取与导师交流沟通,这是最直接地了解导师的好方法。比如可以来中传看学校的相关公告,导师的讲座之类,如果导师让你复试的时候面谈,那么是最佳的接触机会。
途径四:通过你周围的人。
如果你有师兄师姐或者老乡正好是导师的学生,或者与导师有一定的接触,通过他们就能了解到上述4个方面的信息,尤其能了解师生相处情况。因为导师对学生的态度、原则、要求以及日常交往情况,甚至导师生活中的某些个人喜好,在与他周围的人接触的时候会表现得淋漓尽致。通过他的学生或者熟人获取的类似信息,是其他途径所无法获得的。
在与导师沟通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自我形象——印象管理的核心
如:生活积极向上、乐观开朗,学习执著追求、思维活跃。性格开朗、思维活跃的学生,让人感觉充满活力;而执著的追求,是科研必备的品质,这种执著精神某些时候会感染导师,留下很好的印象。
第一印象——印象管理的关键
方式一,发E-mail。在E-mail中,简单的自我介绍及表达对导师的敬仰之情是必须的,但这不是拉近与导师关系的最好切入点,询问有关的专业问题才是一种更好的切入方式。这种询问,容易引起导师的注意,引发彼此的交流,且不落俗套地为进一步交流留下余地。【注】发邮件是联系导师必备的方法,也是首先需要做的。
方式二,给导师打电话。这是最难以把握的一种方式,但很多考生由于距离太远,不得不采用这种方式。这种方式包含太多的不可预知性,如果第一次电话联系不成功,第二次再联系就难上加难了。建议大家最好还是先通过E-mail与导师联系,然后在合适的时候再给导师打电话。
巩固联系——印象管理的延续
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如何巩固联系、保持接触的延续性,以加深导师对你的印象十分重要。
借助E-mail,通过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感想和观点的交流,考生与导师的联系会得到逐步加强。
沟通忌讳——印象管理的雷区
忌讳一:把隐私当信息。了解导师的信息,决不是要探寻导师的隐私,而是在导师的学习经历、当下的工作状况、学术研究情况、师生相处情况这4个方面对导师有所知晓。  
忌讳二:第一次接触不太成功后的消极自我暗示。有些考生在第一次与导师接触后,感觉导师不够热情,或者觉得自己表现不好,给导师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便消极悲观,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导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接触时,不会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倾向,因此不必过于在意导师的热情程度。切记,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即使第一次接触不顺利,在进一步的联系中还可修复第一次的不足表现。
忌讳三:频繁地与导师联系。过于频繁的联系既影响导师的正常生活,也会让导师觉得反感,影响对你的判断。与导师的联系不在于次数的多少,而在于每次联系的质量。适宜的、恰如其分的联系才是最佳巩固联系的方式。
联系老师切记不要广撒网细捞鱼
我相信有很多同学!特别是外校的同学喜欢这么干!在得知老师的邮箱之后,同时发了好多邮件,以为这样对他很有利!从愿意收他的老师里面挑自己最喜欢的那个……
最好的方式是这样的:先整理一下你想报考老师的顺序,然后按照这个顺序联系老师,等上一个老师给你确切答复之后!再决定是否联系下一个老师!上一个老师委婉的表达他的意思,可能不是很愿意,那么你就继续下一个老师,如果上一个老师有收你的意愿了,好!到此打住!剩下的事情就是安心准备复试或者是找老师面对面的谈一谈……

棒棒哒

弱爆了

纳尼!

哭瞎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注册

播音主持网( 冀ICP备16000457号 )基于Discuz!X3.4开发

© 2011-2015 cnbyzc.com技术支持:新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