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考 经验分享 看新闻主播回忆艺考

看新闻主播回忆艺考

1580 · 2016-5-5 15:56 · 网络

编者按:又是一年高考季,多少怀揣艺术梦想的莘莘学子星夜兼程赶赴考场,施展个性魅力、彰显青春风采。今年仅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就吸引了近8000人报考,成为了传媒大学最热门的报考专业。下面新闻中心记者就带你一起和《新闻联播》主播康辉、欧阳夏丹、郎永淳、李梓萌等广院校友们重温他们匆匆那年艺考时,分享他们与广院的不解之缘。

我为什么报考广院


如今,康辉回想起来,1989年那会儿自己报考广院的经历还算是个“挺俗套的段子”,“其实也带着‘半起哄的性质’吧,因为姐姐的同学在广院读书,所以我提前对这个学校也有过一些了解,于是决定试一试。在这之前,其实并没有明确的志向想做播音这一行,就这么误打误撞,反而考进来了,后来也证明这个专业确实适合自己。”


比起康辉的无心插柳,李梓萌说自己报考播音专业“就是因为喜欢”,她和欧阳夏丹一样,在中学时代就常常作为学生广播员主持节目,并对“专门培养这方面人才”的北京广播学院心生向往。高中的时侯,欧阳夏丹还曾将自己主持节目的录音带寄到广院,“那时候还在想,哪位老师如果听到,觉得我的声音还可以的话,估计就能向我伸出橄榄枝吧?结果寄出去以后就石沉大海了,我当时还有点灰心,觉得自己的声音可能还不够理想,需要继续努力。”幸运的是,1995年欧阳夏丹高考那年,广院的艺考正好在桂林增设了一个考点,面对这个摆在家门口的机会,欧阳夏丹决定再去试一次。“结果没想到一试就试中了,我觉得真是命运的安排,很幸运。”

“你知道吗?2014年中传60周年校庆晚会那天是9月20日,20年前的9月20日,我是拿着广院的录取通知书来学校报到的,真的是特别巧。”1994年,从针灸专业毕业的郎永淳无意间看到了《中国电视报》上刊登的北京广播学院第二学位招生简章,“觉得好像又有了一个门在向我打开,”郎永淳决定,“再闯一下吧!”正是这个决定,让郎永淳进入了完全不同的播音领域,并在广院收获了爱情。

年轻人总是充满着勇气和无畏,试一次、闯一下,梦想就这样开始落地发芽。


能当主播的不二之法


自由、活跃,似乎是大部分学生对广院的第一印象。“我们在校时,广院的思想挺活跃的,挺多新鲜的东西”,和许多校友一样,康辉仍然习惯称呼母校为“广院”,“尤其广院教育中艺术成分比较多,这种环境能让每个人都自由地寻找自己最需要的东西,未必是一板一眼地坐在课堂里接受。”

氛围相对自由,但专业上的标准却没有丝毫放松。李梓萌回忆说,虽然学校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但当年的她更愿意安安静静地在图书馆里学习,享受那里磨砺自身的时光。在语音学习阶段,康辉遇上了严谨认真的小课老师陈京生,“陈老师脾气很好,但是并不是磨一磨就能过去,他永远会拿专业标准去要求你,不会网开一面。”在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的语音学习中,习惯性希望达到高标准的康辉甚至感到“很难受”,“那时候,我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适合专业学习,怀疑这么痛苦地学习是不是值得。”但是如果没有当初的那份执著和努力,谁又能预见到今日的一切,“所以有梦想的你们,勇敢去闯吧!”


和康辉一样,欧阳夏丹在入学之初,对自己的专业成绩也没有太大自信,“像我们南方来的都是‘N’、‘L’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要纠正的东西很多。”但说起解决的办法,也很简单:不断地练习。每天清晨,操场上、楼底下、核桃林里,都曾是他们练声的地方,“一个人恨不得抢一棵树,”欧阳夏丹说,“我们南方的那几个孩子早晨起来都互相督促,大家成群结队地出去练声。”

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字音渐渐与骨骼、肌肉达成了默契,发声渐渐变成了一种习惯。“有一天,我也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好像突然有一种开窍了、豁然开朗的感觉,”康辉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我有了自信,也找到了这个专业吸引自己的地方,所以有的时候,一些笨功夫、慢功夫,一定要下够了,才可能真的带来变化。”

“跨界”而来的郎永淳面临的压力更大,他要用两年的时间,完成本科生四年的学业,自称“年少轻狂”的他入学不久就开始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交通台实习,之后又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节目的创办,常常需要在学校和电视台之间来回奔波。“就觉得自己有使不完的劲,”郎永淳说,“那个时候和同学谈天说地,经常会有年少轻狂的醉酒之言,说将来我们要铁肩担道义,要推动社会发生正向的改变。”事实上,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高水准的表现,怎会吝惜掌声


虽然学习上总会有压力和辛苦,但校园生活却并不单调,艺术节主持人大赛、广院之春……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都曾是国脸们锻炼自身、崭露头角的舞台。“都说只要站过广院的舞台,什么舞台都不会惧怕了,这话一点儿也不假,”康辉的广院主持经历,让他深信,“只要是真的有水准的表现,广院的观众一定会给特别高的鼓励和奖赏。”


欧阳夏丹也曾在班主任王明军的推荐下主持过广院之春,那是她入学后第一次上台亮相,“我当时觉得挺惊讶的,因为就专业来讲我并不是我们班最好的那拨,不过我觉得既然可以锻炼我,那就去吧。”已经做好心理准备的欧阳夏丹初次登台还是难免有些紧张,“大幕拉开的时候我还给自己打气,无论遇到任何情况,我都要从容应对,结果还不错,大家好像还比较喜欢我,所以自那次以后我对自己有了信心。”

也许就像康辉所说,只要不是刻意抖机灵、去炫耀,而是很真诚地表达,广院的同学们绝对会毫不吝惜自己的掌声。对他们来说,广院的舞台,是考验,也是经验。

经过多年的校园环境改造和美化,播音学院的小黄楼如今已然焕然一新成了学校具有标志性的2号楼,学院前的排球场变成了人工湖,学生们当年住过的八号楼,虽只剩下一半,但楼前的望春亭一如往昔。“八号楼剩下的那半边恰好是我们当时住的那半边”,时隔二十多年,再次回到母校念博士,康辉感慨良多,“不管母校的面貌发生着什么变化,只要一踏进来,感觉还是跟原来一样,那是一种熟悉和默契的感觉。”


有些东西早已潜移默化根植血液

“我们并不是在表演,而是在将我们比观众早一些得知的新闻,准确客观、有分寸地传递出去,”郎永淳说,“当我进入到直播状态时,会紧张也会兴奋,但这是一种职业的紧张和兴奋。”


“虽然播音员主持人要直接面对观众,但不要真的把自己当做名人明星,尽可能隐退在你所播报的新闻背后。”从2010年至今,康辉一直担任央视播音部副主任,除了播音的本职,他还需要承担起团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面对“国脸”和“央视一哥”的称号以及网络热炒,康辉很淡然,“实际上这些对于我们来讲没有意义,只有把每天的事情做好了才是最根本的。在广院那几年,这些东西已经潜移默化地根植在血液里了。任何工作和状态都是对自身经历的一种丰富,也是对节目中传达的帮助。”

“广院是我梦开始的地方”李梓萌说,“老师的很多话如今依然言犹在耳。”毕业多年,老师们大多已经退休,往昔的同窗也已经成长为各个台的中流砥柱,但当年的情感却没有消散。“一些老师还会发短信给我说,你在屏幕里面前后鼻音又没分清楚”,欧阳夏丹笑着说,“我觉得好亲切啊,做学生的感觉又出来了。”

几年前,央视播音部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建立起双向教学基地,每年从传媒大学本科、双学位和研究生当中,选拔一些学生进入央视实习。“你会看到很年轻的面庞,他们有一些问题会请教你,你也会就一些观点和他们交流,都是很开心的一个过程。”欧阳夏丹说,“我想这也是连接我和母校的另一条纽带吧,一种传承和温情。”

就像郎永淳所说,“一路走过来这20年,才懂得作为一个电视人,一个新闻人,肩上的责任是什么。”在毕业多年之后,主播们也真正体会到青葱岁月的美好和母校带给自己的给养。

又是湖天春色满芳园,高考伸开温暖的臂膀正在迎接着你们的到来,亲爱的小伙伴们,高考,你们准备好了吗?只要心怀梦想,就要砥砺前行,祝福你们,加油!


棒棒哒

弱爆了

纳尼!

哭瞎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注册

播音主持网( 冀ICP备16000457号 )基于Discuz!X3.4开发

© 2011-2015 cnbyzc.com技术支持:新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