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 稿件播读 新闻播读技巧:长句子与读稿速度

新闻播读技巧:长句子与读稿速度

1370 · 2015-12-2 15:01 · 来源:网络

新闻稿件中也存在着长句子。一般来讲,新闻稿件的句式应该是简短精悍的,但有的时候,为了叙述的连贯性或者表达的明确性等原因,长句子也会出现在新闻稿件中,这就要求我们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将句子的语法关系、逻辑联系表达清楚准确,使语句的目的鲜明,使听众、观众能一听就明白。

 

首先,要在搞清楚语句的意思和语法关系的基础上,处理好停与连,以免造成语意的含混。为了使长句子的语意清楚又连贯,常常是停声不停气,也就是说。采用一种似停非停似连非连的方法,以语流曲线的细微变化来表现语句关系。

 

其次,要精选重音,以免由于重音过多而使听众、观众的注意力分散而不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也可以避免因重音过多而破坏了新闻节奏的明快感,还可以节省气息,使语流通畅自如。

 

最后,要注意语势的承上启下,加大语流的起伏变化。突出语句目的。

下面我们来分析《"大洋一号"远洋科考船启航横穿太平洋》之中的两个较长的句子应该怎么来处理。

 

这是"大洋一号"/在全面改装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船后的/首次航行,⌒也是我国首次进行/横穿太平洋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航行里程将超过5万公里,|科考过程中/还将首次使用/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水下机器人等多种先进设备。

 

这一句话主要就是说大洋一号要进行横穿太平洋的综合性科考,那么该强突出的作用,否则强调太多就突现不出来重音了。另外,这个句子的停连要依据其意思、语法关系合理地进行分解。句中"|"是停顿,""是顿挫,也就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停声不停气的表达方法,⌒是不停顿连接的语气。在语势上,第一分句和第二分句、第三分句之间都是向上扬的,让听的人明白一个意思还没完,到第三分句完时就使用降调,以提示一个小意群的结束,第四分句开始时再向上扬起到降调结束,这样层次感才清楚。

 

此次远洋科考任务/是由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组织实施的,⌒主要使命是/在国际海底区域进行以富钻结壳、多金属结核等资源为重点的/勘察和深海技术开发试验工作。

 

这一长句子的重音是"国际""勘查""深海".因为听众对谁来组织实施的不是很关注,对深奥的科学技术方面的名词术语也不是很清楚,也不会很关心,而对我们的科考船进入了"国际"海域进行考察。并在"深海"作业这样易于了解的事实比较关注。突出这几个词说明了"被别人承认""科学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可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达到播出目的。句中停连的处理,|是停顿,/代表顿挫,⌒是连号,在"主要使命是"的后面的顿挫,使后面的重音得以显现。在"等资源为重点的"后面的顿挫,使"勘察""深海"两个重音显现出来。"勘查和深海"之间的""字前后就不要有停顿,以免破坏原有的意思。

 

对新闻稿件中数字的处理

 

大多的新闻稿件都会包含数字在其中,且每一个数字都有它所代表的含义,作者不会无缘无故地将数字放在稿件中的,必定有他的目的。那么,在播读这些数字的时候,就要在充分理解的前提下,把其所代表的内涵表现出来。

 

对数字的处理,读准读清是基本的要求。

 

给数字着色,这是处理新闻稿件中数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要根据新闻事实来赋予数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的不同的色彩,对听众、观众起到提示的作用,便于受众了解数字真正的含义,引起他们的思考。

 

还要注意对数字着色要有选择。在一篇新闻稿件中如果有多处出现了数字,就要精选有价值的、最直观的数字来给予着色,这样才不会使整条新闻变得杂乱、累赘,使有声语言的表达简洁明快。下面来看两则数字比较多的新闻稿件中的句子是怎样处理的。

 

昨天,距大运会落幕还有4天。中国选手再夺433铜,以25金连续三天居奖牌榜之首,俄罗斯、韩国分别以21金、19金居二三位。

 

在这篇新闻稿中,需要强调的是"25",以及"433",但后者作为次重音强调就行了。这里要选取最易理解最易记忆的数字来着色,"25""433"都应多着色,因为它们体现了中国运动员的拼搏精神以及实力,其他的数字就可以弱化处理以明确消息的主题。

 

外经贸部昨天援引世界贸易组织最新统计数字说,200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由2000年的第七位上升至第六位,进出口总额达到5098亿美元。

 

本篇稿件只需强调数字""就可以了,以表明中国货物进出口额良好的发展态势,突现主题。

 

播报速度的把握

 

在当前信息社会中,人们对信息的需要越来越强烈,新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人们对信息的量的要求,促使了新闻播音要有一定的速度,要清楚明快。最初新闻的播音速度在每分钟180字到200字之间,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播音的速度也明显加快,达到250字到300字之间,甚至有些已经超过了300字。如此速度不但超越了听众收听反应的极限,而且使播音员在播读稿件的时候对稿件的内容没有感觉,无法达到宣传的目的。

新闻播报的提速一定要"有度".即播报速度的加快不能超过让人说清楚听清楚的极限。收听新闻的观众对听到的内容要有所反应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速度太快,不仅让听的人反应不过来,同时也会使播报者的语音与思维脱节。一味的"""",平均压缩音节,没有度的任意提速,都会降低语音的清晰度,语流僵直,气息上提,处于"见字出声"的被动状态,造成播报的新闻内容肤浅不清楚。因此播报速度的"有度"提速就要:打破标点符号的限制,在对整体内容的把握下少停多连。由于文字语言的表达和有声语言的表达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停连"就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新闻稿件播报中的停连要符合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要让人听懂。

 

用语气的转折和起伏来区分层次,突出重点。由于受众是靠线性传播来接收信息的,声音稍纵即逝,所以只有加强对比,引起受众的注意才能让听众听清楚稿件的内容。

 

利用语流的疏密变化,加大层次间以及语句内部的主次对比,也就是说,舒展主要的,带过次要的。但"带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快速读过,而是要在整体的控制下相对的"带过".

 

下面通过一篇新闻稿件的分析来具体体会一下提速的方法。

 

新华社消息:V截至昨天,⌒齐齐哈尔市近日发生的/侵华日军遗弃在华的化学毒剂泄露事件/已确认受害人数为/36人,V——其中门诊治疗7人,一一另有29人接受住院治疗。

 

据集中收治本次事故患者的解放军203医院介绍,⌒本次事故的受害者入院时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皮肤糜烂、头晕、恶心、呕吐、双目刺痛等临床症状,V⌒但到昨天为止,⌒除仍有三名与毒剂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出现了/白血球减少、骨髓造血功能减弱、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之外,⌒多数患者的病情已经稳定。V⌒担按照权威的看法,患者的潜伏期可能是几小时甚至几个月。

 

V是偷气、抢气的气口,/是顿挫,⌒是曲连,——是平连。在第一段每一分句间语势都是相连的,语尾不往下滑,直到一层意思结束。在"36""其中""另有"之间也应该是平连,语调平收,以说明情况。重音只强调"侵华日军""36"."发生的"后的顿挫是来突现"侵华日军"这个重音以引起听众的注意。用"事件"后的顿挫以及"带过""已确认"""字,扬起"确认"二字,来突出泄漏事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及其后果,以强调"36"人,突现主题。"介绍""本次"之间作连接的处理,表现的是总分关系的意群,不可分解。"出现了""皮肤"之间的连接主要是为指出病情的发作表现,是并列的关系。"症状"""之间的连接是要说明这些人的整体病况。"稳定"作为重音来处理。"稳定"""之间的连接是为了表示毒剂伤人的发展趋势。这样的停连重音的处理,才能既清楚地播报新闻,又能在停少连多的情况下提高播报速度。

 

主次层次处理

 

新闻的主体部分,就是新闻的主要部分,是对导语中所提出的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作进一步的阐述,使观众对新闻事实有一个完整具体的认识。因此,要处理好主体内部的层次和主次,才能把主体部分叙述清楚,让听众、观众能清楚地了解新闻事实,达到宣传的目的。

 

1.对主体内部层次的处理

 

要注意层次内部的集中,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语意要“抱团”,加强句与句之间的关联。少停多连。另外,还要注意,层次间语气的转换和衔接,避免平直无变化。

 

2对主体部分主次的处理

 

要注意运用对疏密变化的调节来区分主次,对不重要的内容往往加快速度放平语势,在清楚表达的前提下一带而过;对重要的内容,就要放慢速度扬起语势,加重语气,说透说清,给受众造成一种“反差”以引起他们的关注。来看《我国成为市场经济国家》这篇新闻,对它的主体部分的层次和主次做一个分析。

 

新华社413日电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测定,我国是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而不是一些国家所视为的“非市场经济国家”,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做的《2003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日前完成。这项研究从我国经济现实出发,同时考虑指标的国际可比性,以政府行为规范化、经济主体自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贸易环境公平化和金融参数合理化等作为测度体系,认为2001年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为69%,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要求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的外在推动,市场化程度在2002年度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所所长李小西说,60%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市场经济国家的临界水平,中国达到69%的市场经济水平,无疑是市场经济国家。

 

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说,是否为市场经济,是反倾销调查确定倾销幅度时一个重要的概念。目前。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已成为我国在应诉国外对华反倾销案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这项成果对继续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和谋求公平公正的贸易地位将产生积极影响。

 

这条新闻是由四个自然段构成的。第一自然段为新闻的导语,第二、三自然段为新闻的主体,第四自然段是由新闻的主体加结尾构成的。下面来对这篇新闻稿件的主体部分进行层次的划分,然后找出主次。主体是由二、三、四这三个自然段构成。主要介绍了这项研究成果的研究程序及其原因。

 

主体的第一层次就是第二自然段,它主要对导语中的“何人”,即什么人做的研究,什么人得出的这个结论进行了阐述,并且详细叙述了研究的步骤。

 

主体的第二层次是第三自然段,通过北京师范大学专家李小西的话,介绍了“结论”得出的依据是什么。

 

主体的第三层次是稿件的第四自然段。通过商务部进出口公平贸易局局长王世春的话对导语中没有涉及的“什么原因”进行了介绍。

 

在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由谁研究的这个项目和第二个层次即研究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和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来比较而言,应该说,为什么要找出它的依据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主要层次应该是第四自然段,次要层次是第三层次和第二层次。

 

那么我们在处理这样一篇新闻稿件的主体时,首先要让每一个层次内的语意抱团,比如,第二自然段也就是第二个层次,只有两句话,分别又是第二个层次内部的两个小层次,那么在表达的时候,就要让两个层次相对的作为新闻稿件中的具体情节处理。在一些近似于新闻专稿的消息类稿件中,有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的较详细的叙述,但我们一定不要过分追求语言表达的“绘声绘色”的感觉,要把握住简要概述的语言风格,否则会影响到新闻的节奏感和整体的把握。

 

新闻稿件中具体情节的处理

 

对具体情节的处理,一定要把握“感而不入”的境界。在播报新闻的时候,我们在把握住新闻稿件新鲜点的基础上,要切身地去感受,有了真实的感受而形成播讲的愿望,才能播讲清楚。但是,作为一篇消息播出,重要的是对事实的叙述报道与信息的传递,因此,必须注意新闻的节奏感,并且与消息类新闻的整体相协调。所以,要做到“感而不入”,也就是说,要有真切的感受,但不要陷进去,否则将会影响到对稿件的整体把握。下面就这篇《四川江油蒙面歹徒挟人质抢银行》的稿件来做一个分析。

 

记者黄志富成都报道 前日下午510分左右,一名身份不明的劫匪身绑炸药,外穿雨衣,头用一肉色丝袜套住,劫持一名年轻女子突然闯入江油市金轮干道解放碑附近的建设银行企图抢劫。江油警方与劫匪相持两小时后,劫匪被击毙,人质安然无恙。

 

据当时在该行取款的一位杨姓男子介绍,当时是下午510分左右,他和一些人正在办理取存款业务,突然从门外闯进来一个头部用肉色丝袜套住、穿着一件雨衣的小个子男


棒棒哒

弱爆了

纳尼!

哭瞎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注册

播音主持网( 冀ICP备16000457号 )基于Discuz!X3.4开发

© 2011-2015 cnbyzc.com技术支持:新奇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