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 播音论文 如何让播音专业教育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相得益彰?

如何让播音专业教育的技术性与艺术性相得益彰?

1588 · 2016-3-16 14:45 · 来源:网络
播音生进身路径:先学技术、让吐字发声过关,再学艺术、让语言表达借助于技术营造态度情感。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理想的设计——吐字发声是专业基础,表达技巧是对吐字发声的应用。
但是,由于现在大学生的惰性很强,大一一年内想把吐字发声学到位是一件无法实现的梦想,所以,大多数学生会带着大量的遗留问题进入大二,在学习表达的同时、甚至在随后的大三大四毕业工作都无法解决主要的语音发声问题,这就会让吐字发声这个技术性极强的学习阶段草草收场,让学生带病上路,此后却没有吐字发声专业教师的“售后服务”,会让大一的遗留问题长期持续下去迟迟不得解决。
与此相对应的,原本设计大一学吐字发声大二应用吐字发声到表达上去这个路径的前提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而且管得好一段。其实这是违背教育科学基本规律的——学生在将近二十年时间内养成的直接诉诸生理表现的吐字发声问题,岂能在短短一年内解决得掉?更不可能在随后的数年专业培养中不再旧病复发。所以,大一解决吐字发声大二升格到语言表达(但并没有吐字发声的跟进式教育)的割裂式设计本身,过于理想化,也一直没有收到令人信服的成效。
我们常常见到的结果是:播音生越往高年级去,基本功越差,他们虽然学会了很多专业名词、貌似也懂得了很多专业道理,实际上,在具体运用这些词汇、道理的时候,便捉襟见肘。
就播音的语言艺术这个具有美学价值的特性来说,其再多的美学范式都是依靠极为物化的吐字发声具体操作才能实现,正如绘画之美完全来自一笔一划之功,语言艺术之美一定是来自声音的高低强弱长短虚实这四个方面八个点位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勾兑调和,舍此无从获得对艺术性的阐释。
所以,我坚持认为:播音的语言艺术,首先得是语言技术,唯有技术过关,才可能成为一个手握通向艺术大门钥匙的追梦人,靠技术性的音声化手段去实现自己对语言艺术的感悟、创造出具有美学价值的声音作品。
只有进入声音的世界,每一个音节才会在头、腹、尾呈现出实用价值,字调的神韵与句调的神采才会彼此应和,沿着语势的脉络传情达意。
只有进入这样一个可以条分缕析的声音世界,关于备稿、情景再现、对象感、内在语、停连重音、语气、节奏等内外部技巧,才是音声化的精神产品,才是主观有通悟客观有技巧的声音艺术。
比如,当我们教授学生新闻播报时,除了亲自示范之外竟不能说清楚重音的表达是怎样通过声音的提高、加强、延长等手段得以实现的,重音与非重音在声音的特性上是如何区分开的?怎样才能在声音运用的差异上体现出播和说的不同?又如何将它们在一个句子里面结合统一起来而达到“播说结合”的效果?可以说,如果不能对这些表述的结果从声音的特性上加以分析和阐释,那么,学生除了在此一句话中强记住你的示范,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去触类旁通呢?
只有引导学生自觉而不是自发地进入这样的声音世界,在细心揣摩、谨慎设计、大胆发声的过程中养成有声语言工作者的职业技能,才能让播音这个有声语言专业教育可以大量复制和培养人才,而不是放任孩子们在一个似是而非的“感觉”的世界里自生自灭。说通俗一点,找不到有声语言的声音落点,任何的有声语言艺术都会失去“抓手”,陷入不可捉摸的虚无,更不要说大量地批发培养高质量的有声语言工作者了。
可是,细想一下:我们有多少播音专业教师就是这么靠“带”的方式、而且只能靠示范的方式进行教学?
更可悲的是:我们还会看到更多的播音专业教师连示范都做不到、做不好,靠讲述那些自己尚且不知所云的道理混吃混喝?
我们怎么能期待中国的播音教育可以培养出媒介一线需要的高质量的有声语言工作者?我们又凭什么期待别人对我们这个专业高看一眼?
因此,目前大一教吐字发声、大二教语言表达话语传播,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做法,客观上助长了技术与艺术的背离——说好听点是让技术和艺术顾此失彼、说严重一点是让艺术失去技术的支持成为空中楼阁。综合素养应该是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但贪大求牛的大学教育总是忽悠学生去做艺术家,不屑于承认技术对艺术的决定性影响。
说播音首先是一门技术,仅仅这句话,就会得罪很多同行。
这,恰恰是问题所在!

棒棒哒

弱爆了

纳尼!

哭瞎了

你需要登录后才能评论

注册

播音主持网( 冀ICP备16000457号 )基于Discuz!X3.4开发

© 2011-2015 cnbyzc.com技术支持:新奇网络